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_全国空降同城微信

创新发布

减量发展下,北京有哪些“舍”与“得”

  • 时间:2018-08-07
  • 来源:新华网 思客

思客问答banner61

 

  北京成为第一个正式推行减量发展的城市。

 

  在近日印发的《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推动减量发展被放在首位。对于减量发展,北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北京将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引导机制,制定实施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办法。 

2.严格控制增量机制,实施新修订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健全一般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退出机制。

3.北京还提出减量发展激励机制、城乡建设用地供减挂钩机制,建设用地战略留白引导机制等改革举措。

 

  不难发现,本次的“减量发展”政策,首先考虑的是土地空间资源的减量。土地空间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石,从城乡供地机制入手,来缓解北京人居环境退化、城市功能不合理、城镇空间蔓延无序等问题,是本次行动计划的基本思路。

 

十问十答-问

为什么要减量发展?

 

  《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减量发展,而且将目光聚焦在土地空间资源,原因在于北京土地空间资源负担过重,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国务院参事、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邓羽提出,北京GDP每增加100亿元,对应建设用地增长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长2.8万,仍处于相对粗放发展的阶段。具体而言,北京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9.6万元/人,同东京都市圈、大伦敦、巴黎大区和纽约大都市圈对比可知,北京土地利用效率较低,提升空间较大。

 图2

  同时,长期的高速发展,也导致北京人口过快增长,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城市病”问题。例如,北京中心城区已经是超高建筑密度地区,现状常住人口密度达0.93万人/平方公里,是东京都、大伦敦的1.5倍左右。北京“大城市病”表现在交通拥堵、资源承载趋于极限、空气污染治理面临挑战。

  因此,减量发展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必然选择。站在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节点,减量发展是北京城市转型期的再平衡、再发展,给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减量”就是“提质”。

 

 

十问十答-问

减量发展有哪些“舍”与“得”?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缓解“大城市病”的“加减法”一直在进行当中。

  去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就已经初步确立减量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人口和建设规模控制,人口总量上线、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双控三条红线”。

  这就引发了大家的疑问,在“双控三条红线”之下,减量是不是意味着首都的发展空间受限甚至是不发展了呢?其实,“减量”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只有通过过度适当的“减量”,才可以为后续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举例来看,德国莱茵鲁尔区通过减少煤炭钢铁产量,加速区域产业升级,提升本地区的造血能力。新加坡则在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上做文章,新加坡仅有约12%土地用于建造道路,而用于建造住屋的土地只占14%。日本东京通过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限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利用、交通出行上的减量,为这些大城市换得宝贵的发展空间。

  可见,减量发展的“舍”与“得”是一对辩证关系,有舍才有得。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北京在减量发展的进程里,“舍”了什么?又“得”了什么?

 

QQ图片20180806151339

  对于北京这样一座超级大城市的发展逻辑,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从疏解带来减量,进而实现提质增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认为,减量发展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和建设用地规模的下降,而是要把着力点放在生产率的提高上,要减少发展所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提升单位土地面积出产率。因此,减量发展成为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数据图上看,北京减量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经济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列举北京减量发展的舍与得,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也期待这更多的转变给每个人带来更大的“获得感”!

 

(部分内容参考北京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编辑:解轶鹏;视觉设计: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