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持续发力,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成为重点。继央行出台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设立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民企融资后,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19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透露,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保监会最近正在制定一系列政策,本周银保监会可能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期,包括河南、上海、广东在内的多地银保监局筹备组召开会议,从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推进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出台政策,为当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前,银保监会也已出台系列措施,例如,对于出现股票质押融资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采取补充抵质押品的征信方式缓释风险;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风险;督促银行改革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的机制;指导银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贷款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帮助企业降低债务负担等。
“这些措施主要是要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中间的‘肠梗阻’和‘中梗阻’,特别是要打通毛细血管的微循环。”周亮表示,当前不能只顾银行保险机构自身效益,要更多关注实体经济效益,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人民群众购买力的需求才能转化为市场真正的潜力。
此外,对于近期市场出现“运动式监管”的说法,周亮也做了回应。他表示,有些金融风险问题具有复杂的结构性原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需循序渐进,标本兼治,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章鱼效应”。“当前监管力度开始收紧,从‘宽松软’到‘严紧硬’,金融监管趋严造成市场有点‘不舒服’,不过这个‘不舒服’恰恰是我们想要的。”他表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这是推动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过程中,政策由松向紧转变所引起的一种必然反映。“没有这个‘紧’,就难以有高质量的发展。”范恒山指出,政策总体变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在紧的问题上,还可以做一些科学的评估和考量,比如当前各方议论较多的环保标准、保险标准、社保标准,应该放到什么样的尺度,这是可以研究的,不是说没有调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