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
福建物构所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9月4日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瑞虎课题组利用离子聚合物包覆的ZIF-8核壳结构(ZIF-)作为前驱体,采用阴离子交换策略引入双氰铵根离子(DCA),经高温碳化诱导核壳结构分解并相互交联,成功制备出一类相互连接的中空氮掺杂多孔碳材料(HNPC)。这种结构能够减小材料的界面电阻,增强对多硫化物的吸附能力,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使得电池在8@ImIP2 C的倍率下稳定循环800圈以后,仍能达到562 mA hg-1的比容量,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