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持续被监管告诉我们,这场以P2P为开端的监管并未结束,反而还在持续加码。互联网金融市场遭遇到的这种困境告诉我们,以“互联网+”为肇始点的金融进化仅仅只是改变了人们与金融接触的渠道,并未真正改变金融行业的本质。当人们的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无法建构一个严密且有序的金融体系的时候,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必然遭遇挑战。
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等于是主动刺破这个行业的泡沫,通过良性退出的方式来尽可能多地减少投资人的损失。如果互联网金融无法从互联网的范畴回归到金融范畴,这场席卷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或将持续,直到互联网金融真正回归金融为止。因此,回归金融才是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归宿。
所谓的回归金融并不是要取代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而是要用金融的逻辑来建构互联网金融的运行体系。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以数字金融、智慧金融、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金融概念的身上,互联网金融业已变成一个过去式。
一
虽然这种方式较之于互联网金融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和概念上,不去深入改变金融行业本身,所谓的金融再进化其实同样有陷入到互联网金融怪圈的危险。所以,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必然是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所谓金融的归金融,主要是指未来真正从事金融业务的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所谓科技的归科技,主要是指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主要承担的是非金融的业务。对标阿里、腾讯、京东等头部互联网公司,我们可以看出同样的发展脉络。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数字科技,其实都在朝着“科技”的方向迈进,而非困囿于金融的怪圈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金融进化成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脉络逐渐被人们看清楚,但是,真正想要参与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把握这个方向就可以看到的,真正想要成为金融科技时代的弄潮儿,需要的是壮士断腕的勇气,还是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说得直接一些,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主要是指互联网金融的玩家需要告别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告别以流量和平台为代表的发展模式,真正做技术研发和落地,借此来找到新的盈利方式和方法。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像互联网金融那样一日千里,甚至可能还要投入更多,对于那些以流量和规模来博取资本关注的玩家来讲,这种发展模式并不适合。只有那些有一整套自我生态体系,并且可以用其他方面的收益来弥补这一方面投入的玩家才是金融科技时代的真正玩家。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科技的玩家基本上以传统金融巨头、互联网巨头为主,对于依然依赖资本输血、依然延续互联网式发展模式的玩家来讲并不是金融科技时代的主角。除了与金融科技发展需要的条件有关之外,金融科技的非金融性决定了真正从事金融科技的玩家其实并不如互联网金融时代那样离钱很近,有些时候甚至离钱很远。
二
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仅仅只是借助概念、噱头的方式并不能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良性的驱动作用,对于那些披着金融科技的外皮继续从事互联网金融的玩家们来讲,他们的日子已经远不及互联网时代好过,因为这个时候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而金融科技的真正用户又不是C端用户,而是B端用户。B端用户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给自身发展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技术,而不仅仅只是概念上的改变,所以,金融科技的玩家需要具备很多互联网金融玩家不需要具备的条件。
虽然金融科技时代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时代,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个时代里掘金。因为金融科技时代的细分将会比互联网金融时代更加彻底和全面,随着行业的不断细分,我们可以在这些领域里找到新的发展可能性。在风控、法律、征信等金融行业的相关方面,我们将会看到有玩家加入其中,对于那些想要拥抱金融科技风口,却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玩家来讲,这些“小而精”的玩家无疑成为他们添补自我短板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因此,并不是说金融科技时代仅仅只是头部玩家的时代,对于一个市场不断被细分,运行不断被规范的行业来讲,只要我们愿意去做那些互联网时代没做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去啃互联网时代不愿意去啃的硬骨头,我们依然可以在金融科技时代继续掘金。只要我们朝着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的方向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新路子。
当监管的号角越吹越响亮,以科技为终极目标的互联网金融正在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被迷茫、慌乱冲昏了头脑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结合的方式和方法。一味地让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做金融的事情并不能够长久,让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或许才是打开金融新进化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