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武汉和北京、上海、深圳等产业重镇,但总体影响较小。产业快速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防控疫情,引发各行各业对半导体产品的新的需求;加强研究部署,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可以促使我国半导体产业赢得更好更快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世界卫生组织(WHO)1月30日召开会议,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续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部署,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志在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全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本文着重就新冠疫情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
在分析当前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时,一般对标相似事件。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对比,当年的疫情发生于2002年12月,2003年3月开始进入大规模爆发期,5月份进入尾声,6月份疫情结束。非典疫情对2003年第二季度的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二季度的GDP增速9.1%,明显低于全年10%的增速,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冲击。疫情期间股市的表现也基本反应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疫情爆发期股市快速大幅下跌,在疫情临近结束时股市逐步开始反弹,并从当年四季度开始走出了以金融、汽车、钢铁、石化和电力等行业带领的大幅反弹行情。
但是分析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能完全照搬非典疫情的情况。一是17年后我国GDP总量已大不相同,2019年的GDP是2003年的9倍左右;二是经济发展阶段不同,2003年我国正在全面享受入世之后融入全球分工与市场的红利,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三期叠加时期;三是经济结构不同,2003年我国第二、三产业占比都在40%左右,目前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5%左右。面对当前的疫情,我国有更强的综合国力和足够的制度优势去应对疫情,我国经济具有更强的韧性,但同时由于疫情冲击最大的是餐饮、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也会造成一定扰动,所以整体来说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由于所处的宏观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半导体行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环境也大不相同。钢铁、汽车、石化、电力等传统行业是2003年前后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而消费电子终端在当时还是相对昂贵的可选消费,半导体产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而17年后的今天,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总额已接近2003年的9倍,我国集成电路自主产业链正在形成,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核心动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产替代”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新冠疫情的发生不会改变我国半导体行业中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行业长期发展的确定性强。目前,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仍是目前半导体行业的主要需求,疫情虽对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影响,但主要是需求延期,虽然一季度的需求确定会下降,但一旦疫情结束,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将会释放,将时间跨度放长到几个季度,疫情对需求的短期冲击基本可以忽略,产业仍将会恢复高速发展常态。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疫情的发展对半导体产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延迟复工和招工难影响企业生产。由于疫情防控限制了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导致部分半导体企业复工延迟,节后员工招聘也受到影响,企业2月份开工率下滑,影响企业订单完成,封测环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缺工问题尤为突出。
二是产业链上下游供需风险显现。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条长、结构复杂,受疫情影响,复工延后导致的合同履约违约损失、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短期订单采购量减少等都加剧了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风险。
从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测三大产业链细分环节来具体分析,各环节所受影响程度则有所不同。设计类企业生产主要是人与机器交互完成,员工可以居家远程办公完成设计工作,但必然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由于设计企业也需要对接制造、封测等环节,下游环节的复工推迟也会影响芯片生产销售。制造业生产环境处于超净环境且自动化程度高,产线全年无休,且通常会备足数月的原料库存,春节期间的生产已在疫情爆发之前做好安排,但目前疫情限制了人员流动,造成了员工返岗困难,这对企业生产效率、技术支持等带来了不利影响。封测业则面临的困难较大,大部分企业只维持少量产能以满足紧急需求,疫情对复工之后的员工返岗和招募都带来了困难,同时生产原料的运输也受到影响,封测企业上下游客户若有湖北地区的企业,则会有更严重的影响。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一季度是半导体行业的传统淡季,约占全年产值的20%左右,而且当前已经推出多项扶持政策,良好的企业复工环境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水平,将促使全行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疫情带来的影响。
由于湖北处于疫情中心,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而言,疫情的影响具备更多的不确定性,各项防控措施的更为严格、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相比于半导体行业整体的情况,湖北地区半导体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将更大,形势更为严峻。
湖北省在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且全省半导体产业主要集中在武汉。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与北京、上海、深圳一起被列为我国四大集成电路制造重镇。湖北省以存储器制造为核心,同时布局发展了设计、封测、材料、设备等产业链各重要环节,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以存储器为重点、以长江存储为龙头的产业格局;长江存储所承担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是湖北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并未在春节假期停工,采取轮班制度以维持产线的正常运转,自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以来,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的工厂仍是正常运转,短期内受到的冲击不大。且长江存储生产的3D NAND芯片,以及武汉新芯生产的NOR Flash和CIS芯片已经顺利通过特殊申请渠道,持续正常出货。就目前来看,武汉封城对产业供给端的影响不大。
长江存储肩负国家存储器芯片生产重任,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生产自主架构3D NAND Flash的厂商,今明两年是产能爬坡关键期。2019年9月,长江存储宣布量产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的64层堆栈TLC架构的3D闪存,容量为256Gb。公司将跳过96层直接迈向128层NAND Flash研发生产。公司上半年的目标是爬坡到5万片/月左右,2020年年底前规划产能为10万片/月。由于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的全员复工推迟,将对公司产出造成短暂影响;但公司在积极协调原材料供应和物流,以保障产线正常运转,新冠疫情对公司产能爬坡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且由于长江存储仅占全球NAND Flash产能的1%左右,即使这部分产能受到疫情影响,对全球存储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武汉新芯目前拥有1.2万片/月的Nor Flash生产能力。武汉新芯Nor Flash出货主要面向PC、手机、消费电子、IPC、TWS耳机、智慧电网等市场。目前武汉新芯NOR Flash产能占全球的比重在12%左右,目前全球NOR Flash吃紧,武汉新芯的产能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将降低市场供给预期;但同时疫情也会抑制部分下游需求,这两种影响谁更胜一筹仍需观察,疫情对于NOR Flash领域的影响仍具有不确定性。
另外一家重要企业武汉弘芯,目前处于等待机台设备入厂装机的阶段,未对出货产生太大影响。但2020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之间应是企业机台设备入厂的高峰期,疫情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到设备入场和生产研发进度,还尚待观察。
总体而言,目前新冠疫情采取的封城和延迟复工等措施对湖北省半导体产业影响有限,短期内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仍能克服当下的困难。但若疫情持续下去,将会面临两方面的重大挑战。
一是人员复工的问题,部分员工因为封城暂时无法如期回到工作岗位,且在疫情彻底控制之前,恐慌情绪也会导致劳动力流失,限制产能利用率上升的弹性。
二是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援问题,一般大型晶圆厂都会有设备商派驻的工程师提供现场支援,以便随时解决产线运行问题,疫情已经导致日本等国撤侨,若设备厂商均撤回支援工程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与17年前的非典疫情时期相比,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已经大大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疫情防控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病情检测、药物研发、辅助诊断、疑似患者识别、病区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AI算法的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被缩短至半小时。基于深度学习的快速Cryo-EM三维成像技术开发、融合拓扑和几何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智能肺部CT影像诊断系统,用于对患者的病灶检测与识别,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结合,助力大范围群体测温,大幅提高了测温效率和准确率,已用于机场、地铁、政务大厅等公共场所无人值守的智能体温检测和疑似患者筛查。智能机器人已经在病区投入使用,协助开展医护助理、消毒清洁、智能运输、巡逻测温等工作。
此外,北京、广东、云南等地的公安机关及各执法部门运用大数据系统,统计和掌握由疫情重灾区进入本地的人员和车辆的行动讯息,协助统计分析疫情可能扩散的范围和趋势,全面掌握确诊、疑似病例人员的相关信息,便于精准施策应对紧急情况。大数据技术在此次疫情的人员活动信息搜集、舆情管控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线上场景促进了云平台应用普及,有利于推动5G加快落地。疫情发生于春节前,人员隔离的状态推动了线上娱乐以及学习教育等场景应用更加活跃。节后延迟复工,不少企业开始采用“居家远程办公”模式,支持视频会议和线上文档处理的云办公系统需求爆发,以金山办公为例,到2月3日,金山文档远程会议服务器扩了3倍,金山文档在线office也扩了1倍的机器。学校复课时间的推迟也推动了在线教育的需求,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各地教育系统正在上线远程在线授课,通过云平台服务商提供的在线教育系统为师生提供备课、授课和批改作业等基础教学功能。预计云计算的普及将加速,进而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落地。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这些技术都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此次疫情的爆发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由此催生的新应用领域将会成为驱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从这个角度看,疫情也给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引发更多的市场需求,并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国产化步伐加快。
2019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下已经采取了高效有力的防控措施,加上陆续出台的各项对冲政策以及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对未来应抱有乐观的态度。具体到我国半导体产业而言,短期内疫情对产业的运行造成了一定范围的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较小,防控疫情过程中催生出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应用,反而将带来半导体产业的新需求,有可能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为更好地应对疫情,抓住发展机遇,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防控疫情,打赢阻击战依然是当前工作重点。国家已启动应急机制,众多区域处于战时状态,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刻不容缓。作为产业企业,也必须肩负责任,在配合各方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疫情不在工厂车间和研发机构中蔓延。
二是尽快争取复工生产。在各种防控疫情措施到位的基础上,半导体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协调物料供应和员工返工,争取尽快复工。疫情防控主管部门也要考虑半导体产业的特殊情况,因地施策,帮助和支持半导体企业尽快复工。
三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应尽快落实到位;同时还建议针对半导体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出台进一步针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政策,以降低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四是有关经济分析咨询机构和产业研究机构应抓紧对疫情防控引发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产业理清具体的技术需求和产品需求,并对相关市场需求数据进行测算,对技术研发、供应链及投融资等进行规划,帮助半导体企业做好快速切入新产品、新市场的顶层设计。
五是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投资机构应加强突发重大事件对半导体产业影响的研究。半导体产业是我国补短板、抓机遇、化解“卡脖子”技术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布好局,开好头,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不能因为某一突发事件,便影响产业发展,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建立产业发展应急机制,做到亡羊补牢。
总之,我国经济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疫情虽对半导体产业带来了短期负面影响,但产业快速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赢得更好更快地发展。(刘九如主持研究并统稿审改,魏子钧执笔,李芳芳、魏子钧、尹茗、李亚光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