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_全国空降同城微信

资讯要闻

能源巨头NEC计划退出储能领域;川煤集团进入破产重整

  • 时间:2020-06-17
  • 来源:智慧城市

能源巨头NEC计划退出储能领域

近日,世界500强之一,全球领先的储能系统集成商NEC在给客户的邮件中宣布:旗下储能公司NEC Energy Solutions(简称,NEC ES)不再开发新的储能项目,将逐步退出储能业务领域,大部分员工将留在公司完成现有项目,现有的电池维护合同将持续至2030年3月。

国网联手华为BAT四大巨头,猛砸“数字新基建”!

6月15日下午,国网在京举行“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任务发布会暨云签约仪式,对外发布“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并与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继阿里、腾讯以及抖音等互联网公司发布资本开支计划,国网携手华为、BAT四大巨头,加快数字新基建投资节奏,2020年,国网在相关领域总体投资约247亿元,预计拉动社会投资约1000亿元。国网此次发布的“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聚焦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新基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天时(顶层设计)、地利(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人和(需求爆发)的背景下,是政策所趋,产业所需。

被制裁一年后,华为被允许与美国公司共同制定下一代5G网络标准

据路透社6月15日报道,美国商务部证实,美国将修改华为和美国公司禁止生意往来的规定,允许美国公司和华为一起制定下一代5G网络标准,还有在AI和自动驾驶研究等方面。同时,路透社还透露,规定的修改是在五月起草,目前华为还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在2019年五月,因怀疑华为对国家网络安全产生威胁,美国把华为列为高风险户,并把其划进“entity list”(实体清单)。这代表着,美国公司将被禁止向华为出售相关科技和产品,华为的供应商被切断。

川煤集团进入破产重整:曾多次债券违约 逾期债务超80亿!

近日,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川煤集团”)在上清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11日收到成都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其的破产重整申请。法院认为,川煤集团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已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破产原因,但具有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

川煤集团称,将积极配合开展相关破产重整工作,并依法履行债务人的法定义务。如果公司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持续经营及盈利能力;若重整失败,将存在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发改委:5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4.3%

发改委表示,5月份,我国经济运行秩序重回正轨,部分工业实物量指标明显回升。从发电看,5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4.3%,增速比4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从1—5月数据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下降3.1%,但降幅较1—4月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同比分别下降3.1%、11.3%,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 5.9%、5 %和 9.3%。

 

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达86.2万个,中国占6成

“2020年有望成为“充电桩爆发年”。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表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19年电动汽车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跃升60%,是过去三年来最大增幅,并超过了电动汽车本身的销量增幅。具体来说,全球慢充和快充充电桩数量达到86.2万个,中国占有其中60%份额。

报告指出,“中国在公共充电桩,尤其是快充方面保持领先地位。这种充电桩更适合人口稠密的城市,而非私人充电。”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中国、亚太地区特斯拉超级桩使用率已超过疫情前高点。此前,因疫情影响,中国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使用率曾急剧下滑,最低达约30%,目前约100%。

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102亿元

6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旗下比亚迪半导体完成A+轮融资。

本轮投资者合计增资人民币8亿元,其中人民币3202.11万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7.68亿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资本公积。此次投资者合计将取得比亚迪半导体增资扩股后7.84%股权,增资扩股完成后,比亚迪半导体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8亿元。

比亚迪H股一度升逾4%,创2月20日以来最高,此前公司称,比亚迪半导体新引入30家投资者,投资者拟合计增资近8亿元人民币?;ㄆ斐?,此次引入的投资者有望成为公司的新客户。

奇瑞混改遇50亿元缺口,欲加速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

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奇瑞混改出现变局,入驻奇瑞的青岛五道口第三期资金尚未到位,导致股权交割延期。这笔资金约为50亿元。为缓解压力,奇瑞决定加快旗下奇瑞新能源上市节奏,争取2021年完成导入,2022年实现主板上市。(亿欧)

石墨烯单晶实现小批量国产,有望推动微电子技术变革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谢晓明研究员团队在高品质石墨烯电子材料制备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近日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团队通过建设创新实验室,实现8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4英寸锗基石墨烯晶圆、大面积六方氮化硼介质薄膜的中试生产。谢晓明团队还与国内、国际多家单位合作,实现了石墨烯在微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