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链 原创出品
作者|穆白
疫苗,究竟是生意、交易还是一项关乎国人健康长期利益的服务,这是个需要先厘清的问题。
2020年11月25日午间,国药集团(600511.SH)释放消息:公司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请。随后,国药集团股价被推至涨停,类似的情景在今年国药集团的股价上已出现过多次。
年初疫情以来,资本市场就生成了一个特殊的投资概念——疫苗股。由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发的市场投资人心理波动,造就了一批顶着“疫苗股”光环的上市公司被关注、被热炒。
可就两年前,众所周知的长春长生事件导致整个疫苗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和信任危机,如今又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再度成为牵动公众健康敏感神经的悬丝之线。
同在11月25日,由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科兴控股、华兰生物等国际国内疫苗企业与丁香医生、丁香园诊所发展联盟共建的互联网疫苗服务平台,于上海正式发布。
这个串联起疫苗企业、医疗服务机构、医生以及公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疫苗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权威疫苗科普、接种预约、接种后不良反应处置等服务。
“丁香园疫苗服务平台比拼的不是流量,而是通过B(企业)to D(医生)to C(公众)的链条,构建起用户对公共卫生、对预防医学、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整体心智。”
在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看来,疫苗服务是不能打“短平快”的,丁香园·丁香医生坚守长期主义,于上游疫苗厂商一道去做好医生教育工作,再围绕医生把正确的疫苗科普信息传递给公众。
疫苗科普的确仍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就在近两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意愿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上海科普大讲堂上发出呼吁:“大家不要现在盼着(新冠)疫苗来,真的疫苗上市了又不肯打……”
事实上,疫苗远不止于打或不打这样的简单选择题,公众对于疫苗本就存有着太多顾虑和不解,因此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
壹|抹平“信息差”
如果没有新冠疫情,有多少人会关注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度,又有多少人会去主动打流感疫苗?
来看一组数据:每年我国有约9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疾病,而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仅2%,远低于欧美国家60%-70%的接种率。
还记得2018年时,网络流传的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吗?从那篇网帖不难看出,公众对于流感的轻视,以及对流感疫苗的几无认知。
由于健康消费观念的一些误区,国人的惯性思维是身体出现明显病症才会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在健康时主动寻找疫苗服务等预防方案。另一方面,对于何时接种疫苗、是否应该接种疫苗以及如何接种疫苗等问题,很少有人具备清晰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冠疫情年显著提升了整体国民的健康意识水平,从今年流感疫苗接种需求的大爆发就能看出端倪,同时国人对国产新冠疫苗的上市也成为进入秋冬季后关注的焦点。
但对于疫苗的认知,公众仍存在不小的“信息差”,比如虽然很多人对于接种疫苗的信心在提升,但更多人仍抱有疑虑,过去的疫苗事件以及大量伪科学的谣言,都会很容易动摇人们对疫苗的信心。
再者,如新冠疫苗等即将上市的疫苗,它的有效性、安全性也是让人们心存疑虑的点,尽管这其实根本没必要,但的确国内在疫苗接种的诸多细节、专业指导服务以及接种后的服务上,都有欠缺。
长期以来疫苗市场的宣教,无论是公众教育还是医生教育,都是亟待提升的。不过,丁香园疫苗服务平台也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市场机会,才孕育而生。
“很多老百姓有需求,但哪里有苗?能不能打?预防概率?副作用是什么?打完后的注意事项等等问题,都是一头雾水。信息差造成大量未被满足的疫苗接种需求。”
负责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项目的丁香园副总裁初洋认为,无论是上游的疫苗品牌、厂商,还是下游的医疗机构、CDC,以及像丁香园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有着共同的目标——抹平信息差。
实际上,疫苗是丁香医生的重点科普领域之一。丁香医生目前已形成从健康科普到在线问诊的完整生态链,在新媒体端拥有超过5000万健康敏感用户。提供疾病和疫苗科普、咨询服务,既是抹平用户信息差的过程,也是丁香医生为疫苗供给端进行推广和普及的过程。
此次丁香园与默沙东、GSK、科兴控股、华兰生物共建疫苗服务平台,包括此前与辉瑞、赛诺菲巴斯德等企业的合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进行用户教育,提升公众对疫苗的认知度与可及性。
而在供给一端,互联网疫苗服务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通路,通过接种点库存信息为用户提供选择决策帮助,也是为线下接种机构获客和提升服务体验。如此,形成的良性循环也增加了用户对平台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贰|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消费崛起
“我们希望能够做到最大的非免规疫苗服务平台。”对于丁香园·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初洋如此定位。
除了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苗外,还有HPV、流感、带状疱疹等多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新冠疫苗也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是自费项目。
也就是说,疫苗市场其实分为免疫规划和非免疫规划两个领域,前者目前仍是整个疫苗市场的主力构成,而后者却是日渐蓬勃兴起,未来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从政策面看,监管部门对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态度近两年也呈现出谨慎开放的趋势。
2019年国内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占比仅为31%,较2010年46%的批签发量出现明显下降。与之对应的是,HPV、流感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迅速增加。
尤其是近几年被热炒的HPV疫苗,自2006年以来,国内共有8家企业申报的17项HPV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其中9价以上疫苗7个。去年底,国家药监局批准首家国产HPV疫苗上市,未来陆续会有更多国产HPV疫苗获批上市,从而进入放量期。
受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公众对于流感等疫苗的接种需求和意愿大幅上升。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公众对疫苗接种的需求迅猛增加,截至11月9日,全国流感疫苗的接种量约为2500万剂,已经接近去年的接种量,而疫苗产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是近五年来最多的一年。
未来,将会有更多疫苗进入市场,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项目180多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就有40多个。
而在接种服务机构方面,2019年6月末,监管部门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促进疫苗行业发展,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将疫苗接种医疗机构的申请由注册制转为备案制,大幅降低了接种机构的准入门槛。
由于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疫苗接种点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工作量已经饱和,很少有精力对非免疫规划疫苗进行细致的推广和普及。因此,非免疫规划疫苗就成为众多民营医疗机构发力点所在。
也恰是看到了未来疫苗需求与产量激增会主要爆发在非免疫规划疫苗领域,同时动力更充足的民营医疗机构的疫苗接种点又将迎来规模性增长,丁香园·丁香医生结盟上下游,共建国内首个互联网疫苗服务平台,也就是情理之中的选择了。
叁|“互联网+疫苗”的平台逻辑
“互联网+疫苗”模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概念?是交易?还是服务?
当前打着“互联网+疫苗”的平台并不鲜见,但一些平台为抓住疫情影响带来的疫苗行情吸引用户,出现超卖和过度承诺的现象,最终无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疫苗服务,从而伤害用户体验,也造成公众对于整个行业的负向影响。
而一些纯电商平台则把疫苗仅仅作为常规商品进行交易,缺乏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疫苗问题解惑咨询,进行长周期的知识科普。这些现象与问题也并非没有解决方案,只是从一开始对于“互联网+疫苗”到底意味着什么,各有各的理解罢了。
医学背景出身的李天天并不为蹭热度而进入疫苗服务领域,相反在他看来医疗服务从来都是慢工,疫苗也不例外,市场各方的培育、教育就需要倾入大量的精力与成本,丁香园寄希望于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市场效率,降低教育投入成本,为供需两侧提供更完备的服务。
因此,在模式设计上,丁香园关注的是整个产业的上游下游发展,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围绕用户需求,将服务延伸至产业其他参与方,从而打造了一个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服务于供给端、接种点和需求方的平台。
“我们构建了B2D2C的链条,和上游的疫苗厂商一起合作,围绕丁香园最最核心的医生资源,做好医生教育工作,再把正确的科普疫苗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且实现最终的预约接种的转化。这是我们的一体化生态,包含了线上的医生教育、患者教育,以及整个渠道网络的搭建,及线下服务的标准化。”
丁香园副总裁初样说,未来两年内丁香园不会靠疫苗服务平台盈利,不对机构端和用户端加收一分钱。专注提升三方效率,让疫苗服务真正可及是平台的唯一目标。
目前,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现已上线HPV、流感、带状疱疹等多种疫苗的接种预约,用户可通过丁香医生旗下公众号、丁香妈妈APP、丁香家微信小程序等丁香系入口登陆,点击“疫苗预约”即可查询就近的接种点并完成在线预约。
用户在线上预约完成后,由线下具有接种资质的诊所承接完成接种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处置服务。早在2018年,丁香园就发起了诊所发展联盟,已聚集近10万基础医疗机构领域的用户,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其云管家系统累计服务国内基础医疗机构超过2000家。
凭借园诊所发展联盟的力量,丁香园能够强化对线下诊所接种点的管控和规模,为用户的接种后服务提供保障。这也是其构建平台底层逻辑的重要支撑。
目前,丁香园·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已有全国18个城市的约百家诊所接入,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沈阳、南京、西安等地,这一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平台自上线试运行三个月来,已有28000人预约,累积预约疫苗量超过65000支。
但就这个规模而言,与市场需求总量相比仍然覆盖不足,不过可预见的是,随着丁香园·丁香医生疫苗服务平台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也必将带动线下接种点,尤其民营接种点的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