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制定136条任务措施 海淀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近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专场举办,该区出台了“1+6”配套文件,136条任务措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打造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海淀,服务型经济特征明显。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介绍,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484.2亿元增至2023年的10207.8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撑作用显著,2023年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7%。
《海淀区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实施方案(2024—2027年)》日前发布,并围绕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先行先试改革、文化赋能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配套了6个文件,“1+6”配套文件明确了136条任务措施,其中先行先试38条。
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海淀将实施原始创新策源、企业能级跃升、人工智能引领、先行先试改革、人才高地建设、空间统筹优化、产城深度融合、创新文化赋能八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高能级创新平台突破20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7个,包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以及具身智能、量子科技、智能网联汽车等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同时加速区块链、元宇宙示范应用,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为产业蓄势聚能下好“先手棋”。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街区发展
海淀区拥有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14家、新型研发机构3家,人工智能学者1.23万人,占全市超80%以上,目前已基本形成芯片、框架、大模型、集成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部署,通过备案大模型57款,占全市七成、全国近三分之一。
今年,海淀区率先启动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街区,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街区发展,用大模型思维建设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超级城市智能“生命体”。
这个创新街区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南部具备顶级人工智能资源、国际互动最紧密的53平方公里范围内。街区将集中打造“两区一带多点”格局,即五道口、大钟寺2个先导区;一条京张遗址公园创新交往带;以及北大西门、学院路、知春路若干创新片区。其中,东升AI小镇会客厅和“百年京张AI潮生活”活动即将亮相,增强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参与感和体验度,实现软硬件协同环境同步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占先发展,积极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
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
海淀区青年常住人口超过1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海淀区把青年作为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以“青春向海淀,有AI有未来”为主题,全面推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日前启动的2024中关村开学季主场活动上,海淀区首次以城市之名迎接来自37所在区高校的海淀“新”青年,发布《海淀区关于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
据介绍,海淀区将打造向上向善的青年文明之城、追梦筑梦的青年创新之城、好学乐智的青年成长之城、宜居宜业的青年乐活之城、共享共治的青年开放之城。通过实施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启研”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人才特区,设立人工智能青年基金,实施“薪火共燃”“海英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增强海淀“青引力”,澎湃海淀“青动能”,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升级打造潮流时尚的青年消费业态,营造充满活力的青年活动场景,服务青年高品质生活,共建美好海淀。(记者 孙颖)